邮箱登录 会员登录
您的位置:

我是家里的顶梁柱,绝对不能倒下——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谭玉梅

作者:来源:时间:2014-10-27 15:34点击数:

 

      十余年来,低调、平实、开朗的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贸易融资部员工谭玉梅,像一支不停旋转的陀螺,用羸弱双肩挑起沉沉重担:是家中须臾不可离开的“顶梁柱”,上要照顾好百岁高龄的姥姥、患重病的母亲,直至其离世,而下要抚育年幼的女儿;是部门敬业的单证审核员,“火眼金睛”严格把关。虽然时间对她来说宝贵得就像“黄金”,逛街也如同“奢侈品”,但她仍时时“微公益”,先后60多次参与公益捐赠,将温暖和关爱传递给需要的人。当人们对谭玉梅投以敬佩的目光时,她却笑着说:“我真的觉得自己很有福气,能够品味和咀嚼更多生活的滋味。”
 
“家人需要时,我就在身边”
 
谭玉梅的姥姥历经乱世,独自把独生女拉扯大,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作为外孙女的谭玉梅从小跟随姥姥长大,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情和敬意。1995年参加工作后,为了让已经84岁高龄的姥姥安度晚年,谭玉梅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平时只要有好吃的都先给姥姥吃,看见漂亮的衣服就买来给姥姥穿。而且一有空闲,就和姥姥聊天,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老人高兴了,她也就开心了。
谭玉梅的爱人长期在外工作,加之母亲身体也不好,家中大小事务全落在谭玉梅身上,但她毫无怨言地挑起了家庭的担子,照顾着母亲、公婆的同时,服侍着耄耋之年的姥姥。
2004年10月,当谭玉梅怀孕8个月,全家上下满心期盼新生命到来时,一个沉重的消息突然传来,母亲被查出身患癌症!对于一个怀孕八个月的女人来说,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并非那么简单,可现实让谭玉梅没有选择,她擦干眼泪,用坚强来支撑自己。母亲住院期间,她忙前忙后、端水送饭、彻夜陪床。过度的劳累致使谭玉梅的孩子早产半个多月,但由于术后出院的母亲需要长期静养,襁褓中的孩子才刚满月,她又开始上照顾起高龄多病的姥姥、术后恢复的母亲。
为方便照顾3位老人和女儿,谭玉梅特意租了一间离婆家较近的房屋,把姥姥接来与自己和女儿同住。每天下班后,她得挤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风雨无阻地往返于母亲家、姥姥家和婆家。日复一日,谭玉梅就像一支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由于母亲术后恢复需要吃软烂的食物,谭玉梅特意把饭菜做得软糯可口,肉炖得酥烂易消化,还每天想尽办法为老人平衡膳食营养。她四处寻医问药,不辞辛苦驱车四五十公里带母亲看中医。这样尽心尽力照料一晃就是五年。2009年10月,母亲终因癌症复发而离世,但经历了磨难的谭玉梅已经变得更加坚强。
年迈的姥姥腿部行动不便,生活起居都需要照料。每天清晨,谭玉梅五点就起床,给姥姥做好一天的饭菜后,再叫醒女儿;临出门前,还要把准备好吃的、喝的、用的,让老人触手能及;下班后,她抓紧时间买菜做饭、洗衣打扫,料理家务,还要辅导女儿的功课;晚上,又要为老人做全身按摩,陪着说话解闷;半夜里,老人时常因身体不适而难以入睡,谭玉梅也因此很少睡过安稳觉,最多的时候,一夜要起来五次。她陪在老人身边,端水喂药、按摩放松,并柔声细语地安慰,直至老人踏实睡着;每到周末,反而是她最忙碌的时候,除了要备好一家人的吃喝,上下午接送女儿上各种课外辅导班,还要抽出时间推着老人去公园逛逛,让老人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谭玉梅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但对姥姥却毫不吝惜,尤其是饮食方面更可谓无微不至,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儿地把饭菜做得有滋有味。刚上市的瓜果梨桃价格虽贵,她也一定要买来给老人尝尝鲜。
日子过得辛苦,但谭玉梅丝毫没有减少对女儿学习和成长的关注,在生活的风浪面前,她总是倾尽全力地保护着女儿快乐的童年。在女儿眼里,妈妈就是天底下最坚强、最善良的女人。在妈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下,刚读小学的女儿特别懂事,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艺术特长突出,而且谦和礼貌、心地善良。孩子虽然年幼,但已经懂得心疼为这个家操劳的母亲。平日里,女儿主动帮老人洗脚、捶背,每天写完作业后,还常常陪着老人说笑话,成了老人的开心果。
日居月诸,时间来到2013年6月,已是101岁高龄的姥姥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甚至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这就更需要谭玉梅时刻守护在老人身边,端水喂饭、擦身换衣、洗衣换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虽然长期卧床,但身上从没有生过一点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任何怪味。为了尽量不向单位请假,她每天除了争分夺秒地利用午休时间回家照料外,还咬牙花费重金请来社区的流动医院,每晚上门给老人输液,每次都要3个多小时。其间,谭玉梅寸步不离,除了要安抚情绪、确保针头固定,更要随时协助老人如厕。随着病势加重,姥姥逐渐完全失去了行走能力,而且因病痛导老人的致脾气越来越大,谭玉梅开始不眠不休、整夜陪床。夜里,老人总是频繁地要求上厕所,身材并不高大的谭玉梅必须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抱起双腿瘫软的老人,连续十几个来回抱下来,腰酸背痛,豆大的汗珠直往地上滴,人都累虚脱了。面对那一段艰难的日子,一边是难过痛楚的老人,另一边是生活学习亟待照顾的孩子,谭玉梅感觉整个人快要被撕裂了,感觉随时都可能倒下。但她最为本能的信念就是:“生活终归还要继续,有这一家老小,我绝对不能倒下!”。直至2013年12月,姥姥最终以102岁的高龄安详离世。
 
尽好工作的本份
 
谭玉梅就像一部永动机,十多年的家庭负累非但没有让她退缩,反而让她以满腔的耐心、孝心和责任心换来了他人的理解和感动。无论生活多苦多难,谭玉梅都极少在单位和同事提起,几乎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迟到早退,更很少因请假而耽误工作。生活的诸多艰辛更没有影响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她总说,要是自己不能坚持到岗,就会增加其他同事的工作量,一个环节慢下来,其他环节就没法保证效率。因为自己的家庭情况,几任领导和部门同事都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倘若本职工作都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那就更是给大家再添麻烦。
进入贸易融资部近20年来,谭玉梅一直在进出口单证审核岗位上勤恳工作。国际单证业务中,合同资料和信用证都是全英文,谭玉梅不仅要做到英文功底扎实,而且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贸易规则和术语,适应国际贸易单证业务的发展。除了专业的业务知识,严禁、细致的工作态度必不可少。以出口信用证审单为例,面对客户提交的一系列单据和信用证,大到合同条款,小到数字、字母,谭玉梅都要严格审核、细致把关,确保做到“单单一致、单证相符”,否则任何一个细小的瑕疵都有可能使得客户无法及时收到货款,造成财货两空。
这项工作业务量大,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对待工作谭玉梅从不推脱,甚至还主动争揽疑难复杂的业务。凡是由她经手的业务几乎零差错,保质保量完成。用她的话说,“生活中再困难的事都遭遇了,工作中的这点困难已经不算什么了。”
 
施比受更有福
 
十余年来,面对单位和邻居提供的支持帮助,谭玉梅一直心怀感恩。在原本不宽裕的条件下,她坚持通过社会及网络平台参加扶贫帮困、捐款捐物等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当被问起生活已如此辛苦,为何还要挤出时间和精力去帮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谭玉梅脱口而出说:“我从来没琢磨过为什么做公益,就是觉得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心里特别充实。我的姥姥活了100多年,经历过清末、抗战、内战、文革......都是靠着别人的帮助和帮助别人生存下来。家里几代人都是爱帮人的热心肠,可能就是与生俱来的家庭传统吧!”
从2012年起,谭玉梅了解到一位交行员工自发成立了“交行爱心员工基金”,20年的交行工作生涯早已让她和交行唇齿相依,得知有这样的献爱心平台,并且资助对象真实可靠、善款用途清晰透明,热心公益的她兴奋不已。自那时起,谭玉梅每月自愿将工资的1%作为捐款转入基金账户,细水长流、积少成多。两年来她共捐献60多次,资助了麦彭喜悦小学、拉孜县热萨乡中心小学等多个贫困地区小学,云南彝良、四川雅安地震灾区同胞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等。在自己参与“爱心基金”捐款的同时,她还时常动员周围有爱心的同事加入进来,现在的“交行爱心员工基金”捐款者中不仅有谭玉梅这样的交行员工,更有员工的亲属,这点让谭玉梅倍感骄傲,“身处这样有爱心的大集体,干活更有动力了。”
从事公益活动时,谭玉梅常常想到自己年幼的女儿,她总会推己及人,把温暖和爱心送给更多的孩子。刚开始加入交行爱心平台的时候,大家给贫困地区小学捐的最多的是衣服,谭玉梅放心不下,主动给学校打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得知对方亟需药品后,她立即购买3000多元的必需药品寄到学校。在她的带动下,爱心平台里的其他人开始针对受助对象最缺少的物品进行资助,包括孩子们的鞋子、书包、衣服、文具等等。一次,谭玉梅和爱心平台的同事在翻阅麦彭喜悦小学的照片时发现校舍岌岌可危,房梁柱看上去随时可能倒塌,她和同事们于第一时间发动了爱心捐款,两天时间内募集资金两万多元用于改造校舍。
参与公益活动以来,最让谭玉梅欣慰的莫过于收到被资助孩子们的来信,他们用稚嫩的字迹和质朴的语言诉说着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有一件事让谭玉梅特别高兴:“麦彭喜悦小学的贫困孩子们用我们捐赠的汉藏辞典学会了好多汉字,除了‘爸爸’、‘妈妈’这类词语外,那里的每个孩子都会说‘交行’这个词呢!”谭玉梅像个孩子一样快乐,难掩内心的喜悦。

用自强、坚韧抒写孝道、用恪尽职守对待工作、用仁和友善传递温暖,谭玉梅像一滴春雨,润物无声;又像一缕清香,沁人心脾。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47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