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拂过绿柳,春暖花开、万艳争春的时节又至。如今是王燕平在农行西城支行花园东路分理处工作的第五个年头。
1993年入行的王燕平可以算是“老农行”了。自从2009年5月,她被调任到花园东路分理处从事个人客户经理的工作后,她就用耐心、诚心和爱心感动着居住于分理处周边的客户们,成为每一名客户的贴心人。
花园东路分理处与其他网点不同,它位于海淀区花园东路8号院的总参北极寺老干部局院内,“我们服务的客户大都是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他们生活在大院里,很多子女都不在身边。”每天与老人们打交道,让原本性格温婉的王燕平更加体贴、耐心了。
曾有一位半身不遂的老首长,每次都是颤颤巍巍地挪着步子来到网点。他来过一次以后,王燕平就记住了他。每当王燕平透过大堂玻璃看到老人蹒跚走来时,就会立即出门迎过去,搀扶他进门。办完业务以后,再搀扶着老人慢慢送出门。有一次,老人临走时,笑着跟她说:“姑娘啊,你比我的亲闺女还亲呢。”王燕平闻言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暗忖,自己并没做什么,却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他们都是一群善良的老人,怎么能不好好为他们服务呢?
有些老人来到网点,说不清或者不知道如何办理业务。王燕平总是微笑着搀扶老人坐下,耐心、大声地询问,有时老人家实在听不清,只好一遍一遍地问,直到弄清楚了,再一项项按照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办理好业务。有些患有帕金森症的老人写字时,手抖动得厉害,签名都很困难。王燕平便轻轻地压住老人的手,辅助他完成签名的动作。有位老首长还风趣地说:“你这个经理厉害,不光会理财,还会治病。”王燕平听了总是会心一笑,她觉得能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问题,自己也高兴。
王燕平每天都能碰到不同的老人,常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有时唠唠家常,就像亲人一样。每次她都细心地记住每位老人的名字和基本信息,如姓名、相貌、爱好以及业务需求等。曾经有一位老人在签名时忘记了如何写自己的名字,王燕平就手把手地教老人签名。等到下一次老人再来时,他的老伴笑着对王燕平说:“姑娘,这回你看他会不会写啦?”果然,那位老人终于能签自己的名字了。
支行网点的客户中老人多,面对他们,需要不断地重复解释的话语或注意事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王燕平觉得自己多点耐心是应该的。
其实服务很简单,多说一两句话,也许就能给客户避免不少麻烦。王燕平有一个习惯,她将办过短期理财产品、基金或国债的老人记录下来。每天查阅,一旦有到期的产品便挨个打电话通知他们。“大妈,您好,我是农行的小王,您的国债到期了,明天来网点办转存吧!”每次王燕平扯着嗓子在大堂里打电话,可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些老人耳背,很简单的一两句话也要王燕平大声地重复。有客户半开玩笑地道:“我们都听见了,电话里那位还没听清呢!”只听电话那头传来老人的声音:“哎呦,真是谢谢你,姑娘,你不说,我还真忘了……”王燕平总是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做记录、打电话,提示那些健忘的老人,成为他们贴心可靠的小“备忘录”。对此王燕平却总是笑着说:“我能理解他们,再想想,谁没有老的一天呢!”
正是由于王燕平周到、细心的服务,让她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老年粉丝。只要她在大堂,不少老人就径直找她协助办理业务。也有一些老人被她的真诚和负责任的态度所感动,将存在其他银行的存款全部取出来转存到了农行。她用自己的真心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
的确,王燕平是平凡的,但她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尤其对那些老人来说,她是不可或缺的、令人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