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会员登录
您的位置:

做理财教育的“孩子王”——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焦铭洲

作者:来源:时间:2014-10-08 14:20点击数:

 

“同学们,钱是什么?”“如果你开一家小店,通过什么方式筹到启动资金?”……随着老师问题的提出,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交通银行北京五棵松支行的客户经理焦铭洲在为小学生讲授理财知识的生动场景。
财商课程走进校园
推出儿童财商课程不是焦铭洲的突发奇想。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焦铭洲注意到,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疼爱有加,给零花钱也很大方。这样往往导致孩子对金钱的使用比较随意,缺乏理财观念。带着这样的想法,自2011年起,焦铭洲与其他2名同事组织了“走进校园——理财教育公益行”活动,与辖区内小学联合开设“财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针对小学生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从培养孩子认识钱、管理钱、感恩父母的同时如何回馈社会等方面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财商教育。目前该课程每学期在玉泉小学及五一小学本部、分部进行授课,每周三次,授课总计300课时,受众学生近200人,并且获得了海淀区教委的大力支持推广,合作学校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作为课题组组长,焦铭洲组织课程设计和编排,形成了一整套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知识篇、社会篇和实践篇三大部分,共计11个章节。课程实践性和趣味性强,通过游戏、活动、小组练习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用浅显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并引入基础的儿童经济学知识,帮助孩子在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经济学原理。
翻开焦铭洲厚厚备课笔记的第一篇就是“重新认识‘钱’”,这一课意在使同学们能初步感性认识货币,了解一些基础的钱币知识、金融知识,包括“钱”是什么、钱币的历史以及“购买力平价理论”等,“认识钱、管理钱,懂得感恩社会、不做金钱的奴隶”的教育理念贯穿课程始终。
寓教于乐——做财商课堂上的“孩子王”
开课前夕,焦铭洲也存在着不少担忧。小学里的孩子们不比客户,自己每天服务客户游刃有余,可是教育孩子还是头一遭,能不能在财商课程中做好“孩子王”是一个大问题。如何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如何将艰涩的金融学知识以易学易懂的形式传授给孩子,都是焦铭洲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焦铭洲不断总结与孩子一起学知识的小窍门,那就是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情景表演、讨论探究,结合“形、声、光、色”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将理财的“种子”根植在孩子的心中。
焦铭洲的第一个法宝是通过故事学习经济学。比如,在讲授“小企业家”这节课时,通过介绍“柠檬摊”的故事使学生能较快理解“利润和成本”等概念;同时进一步引申出在资源稀缺情况下,我们在生产物品和服务时必须选择,而选择就会产生机会成本,在选择时还要权衡取舍……这样,再引出一系列经济学概念:人的欲望、稀缺、选择、机会成本、权衡取舍……
第二个法宝是设计实践类游戏。如在讲到“交换”知识点时,焦铭洲把学生分成几个人数相同的小组,每个学生拿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物品,模拟经济活动进行交换,以此使学生明白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提高了生产率。
焦铭洲的另一个重要窍门是运用现代化工具。焦铭洲和同事们精心收集、整理大量课程相关图片、音频文件和影像资料,以图文并茂、音形俱佳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快速地掌握知识点。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掌握质量的高低。为了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焦铭洲不断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完善课程设计,还定期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以更客观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局限。
通过课程的学习,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念、了解了基本金融知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金钱习惯”,为日后的生活打好基础。除了教给孩子正确实用的理财观念和技巧以外,课程还将“企业家”精神根植在孩子的心里。

焦铭洲的财商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孩子、学校和家长们的广泛欢迎。家长们的普遍反馈是,原来孩子认为零花钱来得理所当然,现在有了理财意识,更加心疼父母挣钱不易,不少孩子自己制定了储蓄计划,还成为了家中的金融小专家。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47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