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渤,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
主要荣誉:
1992年 被支行系统评为优秀团员
1994年 被支行评为优秀团干部
1997年 被支行评为优秀团干部
2008年 被分行评为奥运服务优秀大堂经理
2010年 被支行评为优秀服务标兵
2010年 被分行评为服务价值年先进标兵
2010年 在全行女员工庆“三八”节100周年征文活动中 作品获二等奖
2011年 被分行评为劳动竞赛标兵
2011年 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明星大堂经理”
2012年 获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的“嘉奖”证书
2013年 被支行评为“服务工作”标兵
2013年 被分行评为“2013年服务品质提升年服务标兵”
事迹简介:
自1991年入行以来,陈燕渤同志一直在基层网点工作,在柜员、大堂经理这些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服务客户、服务民生”的理念,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积极快乐的工作态度,不仅受到客户的喜爱,也深深感染了身边的同事。
近年来,社会上电信诈骗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危害了公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银行员工,陈燕渤同志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防诈骗知识,主动了解各种诈骗手段,为保障工行客户财产安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自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两年的时间里,她共成功堵截电信诈骗14笔,涉及金额422.7万元。他的事迹不仅受到了客户、同事、民警的称赞,还被北京卫视,北京财经,北京科教,CCTV新闻等媒体采访报道。
事迹内容:
早上9点多钟,梁大妈神色慌张的走进了工行海淀西区支行营业室。
服务员陈燕渤微笑着主动迎了上去问到“阿姨您好,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我...我要办个网上银行的密码器”。梁大妈略带紧张的神情引起了陈燕渤的注意,直觉告诉她这很可能是一起诈骗。
随后,陈燕渤开始与梁大妈交谈起来,在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梁大妈已经66岁了,66岁的老人竟然要使用密码器这种连大部分年轻人都不太熟知的新型产品,让她心生疑惑,更确定了这是一起诈骗。随后,陈燕渤在同事的配合下,联系当地派出所民警。最后,梁大妈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她是接到了自称是某某银行通知转帐140万元,并要求去工商银行办理密码器以证明其资产。骗子还非常猖獗的告诉梁大妈,不要相信银行的工作人员以及民警。
在意识到这是一起诈骗时,梁大妈紧紧握住陈燕渤的手,激动的眼含热泪,对于这位老人来说,陈燕渤保住的是她一辈子的积蓄。
这只是陈燕渤平凡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进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23年以来,陈燕渤一直工作在基层网点,在柜员、大堂经理这些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服务客户、服务民生”的理念,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
每天大堂站立、行走10小时 工作日记成前台人员“范本”
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开门前十分钟,陈燕渤再一次巡视大堂,并整理好自己的工作服,头发,露出真诚的微笑,看了看柜台内外的同事们,用近似唱歌的声调,拉长了喊道:“早上好,请大家起立,让我们用迷人的微笑,饱满的精神迎接我们第一批客户!”
陈燕渤一天的工作就此拉开序幕。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左右,将近10个小时的劳动强度,2000平米大厅的站立、行走,让她养成了无论严寒酷暑,都是一身夏季工装的工作习惯。她时常跟同事开玩笑说,是因为自己身体好,不怕冷,还扛折腾,但大堂的同事们都知道,自2010年患上静脉曲张、膝关节损伤和腰肌劳损等职业病后,她在大堂走的每一步,都是咬牙坚持下来的。遇到客户紧急的事,上下楼梯还得跑,经常一趟下来就汗流浃背,痛得直喘粗气,到了晚上营业终了时,连蹲下关地锁都成为奢望。
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医院度过,从未占用过一天上班时间,只能贴着止疼膏药上班,下班回家后做按摩。同事们都习惯了她满身的膏药味和缓慢的步伐,称之为:陈姐的味道。
在这个金融行业瞬息万变的时代,陈燕渤始终坚信“要让客户问不倒,唯有自己试一试”的工作态度,每一个新业务,她都会尽力地亲自尝试并利用工作日记详细记录,在支行营业室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的工作日记成为了前台业务处理人员为客户答疑解惑的“范本”,也成为传承工行精神的前线,以她工作日记为蓝本的各类文章先后在总分行网讯平台上发表40余篇,《北京城市金融》、《新航线》等金融前沿期刊上也多篇进行转载,非典时期,摘自日记的《鲜花、荣誉、责任》鼓舞了海西全体员工斗志,诠释了工行人在非典特殊时期,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保卫客户资金安全心系客户 成功堵截电信诈骗14笔
“患者将生命交与医生,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客户将资金交与银行,保护资金安全是我们的职责。”这是陈燕渤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近年来,社会上电信诈骗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危害了公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银行员工,陈燕渤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防诈骗知识,主动了解各种诈骗手段,为保障工行客户财产安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3年的端午节,一位老年客户专程来到陈燕渤所在的网点汇款。当得知客户办理汇款业务后,她习惯性地询问老人汇款用途,得知客户是要汇款领取中的大奖。她当即起了警惕心,细细询问起来,得知老人是收到一封寄到家里的信,内容是老人中了一辆价值不菲的豪华轿车,如果不开车,可协助老人将其卖掉。卖车需要费用,让老人先汇款5000元才能拿到卖车款。陈燕渤凭借工作经验,判断这是一起诈骗行为。随后立即请来片区民警秦警官,一起给老人慢慢分析,做各种防诈骗提示。老人恍然大悟,得知自己上当,当即表示一定不汇款,并对陈燕渤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服务表达了深切的感谢。
2014年初的一天,张女士来到网点办理业务,陈燕渤见她心神不宁的样子,赶忙走上前来问道“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吗?”"......"张女士仿佛没有听见一样,并不答话。通过客户填写的业务单据,陈燕渤知道客户是要办理汇款业务,而且金额不小,见张女士异常的样子,忙着服务其他客户的同时,她对张女士留了心。从张女士走进网点到柜台办理业务时,她注意到客户的手提包一直大敞。她再次走过去询问张女士汇款用途时,张女士说了一句“汇到安全账户”便再也不愿多说。凭借经验,陈燕渤认为不可贸然为客户办理业务,当下示意柜员稍等,她通过联系张女士所住街道找到她家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跟张女士说:“大姐,看您汇款金额挺大的,你认识对方吗,别是诈骗情况。”“肯定不是。你们就给我办吧。”“那要不要跟家里人联系一下,您家人是叫XXX吧”。听到家里人名字,客户脸色一变,随即向陈燕渤低声道来。原来,张女士接到电话,被告知家人涉嫌非法案件,并要求她将50万元汇到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方能保住家中财产。陈燕渤当即讲述了自己亲身接到诈骗电话的类似经历,又向客户讲解了当下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反复提醒她不要上当受骗。这时,张女士从包里拿出一直处于通话状态的手机,当即挂断,并告诉陈燕渤是对方要求她进入银行不能与进行任何人交流的。张女士对先前对待陈燕渤的冷淡态度连声致歉,并紧紧拉着陈燕渤的手,再三感谢她不计较自己态度,仍然热心细致地服务,为她和家里避免了重大损失。
据统计,自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两年的时间里,她共成功堵截电信诈骗14笔,涉及金额422.7万元。她的事迹不仅受到了客户、同事、民警的称赞,还被北京卫视、北京财经、北京科教、CCTV新闻等媒体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