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会员登录
您的位置:

 

会员动态

敬请关注:微博微信

识破短剧投资骗局,警银共同守护养老钱 ——浙商银行北京国贸支行成功堵截电信网络诈骗

作者:来源:时间:2025-08-15 10:20点击数:

      近日,浙商银行北京国贸支行成功拦截一起针对老年人的短剧投资诈骗案件,避免老人遭受70万元的财产损失,在防范金融诈骗、守护客户资金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年客户近日匆匆走进浙商银行北京国贸支行,要求办理一笔即将到期的70万元定期存单支取、转出业务。老人神情兴奋,言辞间难掩激动,称自己参与了一个短剧投资项目,回报率极高,现在急需转账支付投资款。大堂经理在与老人交流过程中,敏锐察觉到疑点:老人对投资项目的具体细节,如短剧制作团队、发行渠道、收益分配方式等均不清楚,手里拿着一份短剧承制服务合同并反复强调是“老乡”推荐,肯定稳赚不赔。

      凭借丰富的反诈经验,大堂经理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起诈骗事件,及时将情况向营业主管汇报,并立即启动防诈应急机制。营业主管与大堂经理一同耐心劝阻客户,详细讲解各类投资诈骗的常见套路,并列举了近期发生的多起类似案例,希望客户能提高警惕。然而客户深陷骗局,坚信自己遇到了难得的投资机遇,对银行的劝阻置若罔闻,坚持要马上支取存单并转账,并在投资微信群里“汇报”自己业务受阻。两分钟后,一名人员冲进网点出示自己的“记者证”,要求营业主管立刻为该客户办理业务,并声称会将浙商银行“拒办”客户业务投诉至12378热线。但为了避免老人遭受损失,营业主管坚持“拒办”业务。

      大堂经理继续安抚老人情绪,营业主管迅速联系建国门外派出所民警。民警赶到现场后,与银行工作人员一起,从专业角度向老人剖析该“短剧投资项目”存在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包括过高的回报率、模糊的投资信息以及可疑的收款账户等。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老人终于意识到自己险些上当受骗,对警方和银行的帮助表示感谢。而手持“记者证”的人员也早已在民警赶到网点前离开。

      近年来,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群体,以“影视投资”“短剧投资”等高收益为诱饵实施诈骗。此类诈骗往往利用老年人对新事物了解不足、渴望财富增值的心理,通过虚假宣传、伪造合同等手段骗取信任。此次成功拦截诈骗案件,不仅体现了银行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也为民众敲响了警钟。未来,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将继续把防范金融诈骗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员工培训,提升识别诈骗的能力,并积极开展各类反诈宣传活动,深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普及金融知识。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47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