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徽商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在为两名老年客户开通手机银行转账功能时,发现老年人的手机存在被远程操控的可疑情况,再次通过警银协作拦截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
当日,两名安徽籍老人来到徽商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要求开立手机银行转账功能。柜员在做出防范电信诈骗风险提示后询问转账用途,老人要求老伴给“儿子”打电话并打开电话免提指挥柜员办理,柜员在协助老人查看系统发送的验证码时,发现其手机上存在远程控制软件,且正在被远程操控。柜员在安抚老人的同时,立即将异常情况报告营业部主任。
营业部主任接过手机与对方“儿子”通话,发现老人为安徽籍,“儿子”为东北口音,同时查看了其聊天记录。聊天记录中存在虚假报案证明单,要求该客户配合哈尔滨市公安局办理“2024哈侦字第009642号”案件,营业部主任认定客户遭遇了电信诈骗。随后,我行员工立刻向属地公安机关报警。
民警到达后,诈骗分子发现无计可施,两位老人也在网点工作人员与民警的劝说下逐渐清醒,按要求告知了其他银行卡的转账信息,并在民警的陪同下前往其他银行进行查询。
本次电信诈骗的成功破获得到了属地民警的充分肯定,在接下来工作中,徽商银行北京分行将持续引导客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着力为客户把好资金安全关,守好“钱袋子”。
本次堵截的电信诈骗案件呈现以下特征。一是诈骗分子紧抓弱点,针对高知老年人本分守法的特征,增加受害人焦虑,降低受害人的理性思考能力。二是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利用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取得受害人的信任,降低受害人的戒心。三是作案手段不断升级,远程控制受害人手机,降低被追踪和追回资金的可能性,因受害人未开通非柜面转账渠道,故到柜面开通手机银行转账功能。
通过本次案件堵截,徽商银行北京分行还将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加强老年群体关注,多面向这类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的群体进行宣传,对此类人员办理业务,多关注细节。二是强化警银协作,发挥警方和银行方的各自优势,协同甄别、制止诈骗犯罪,避免客户损失。三是发现风险及时处理,发现有风险的苗头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关键步骤,并及时上报,避免损失发生。